国际商报:家政进社区上演一堂生动的“合家欢”

10天前

□ 本报记者 曲晓丽

近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街道富成花园社区,一个由街道牵头组织、品牌家政企业运营、社区提供支持的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站吸引了众多居民的目光。作为北京市首批“家政进社区”试点项目之一,这场活动就像一堂生动的“合家欢”实践课,让居民、企业与社区三方都找到了各自的幸福答案。

政策东风起 探索进行时

今年4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明确,推进家政进社区,支持家政企业连锁化运营社区网点。鼓励家政服务企业创新服务模式,提供点单式、分时段服务,以社区网点为依托,发掘“微需求”,提供“微服务”,满足消费者共享保洁、烹饪、接送等家政服务需求。推动“家政+养老”融合发展,支持家政服务企业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紧密协作关系,符合条件的家政服务企业可依法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下,一场以家政服务进社区破解养老难题的变革正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虽路径各异,却殊途同归。山东德州市持续实施“五进社区行动”,由当地妇联牵头推动,聚焦家政服务进社区,覆盖夏津县北城街道会盟社区等多个区域,旨在通过精准服务满足“一老一小”需求,并融入基层治理体系。

8月29日,由湖南省商务厅、省妇联联合主办的2025年湖南省家政服务促消费活动首发仪式暨促消费工作能力培训活动在长沙举行。8月至11月,湖南省范围内还将举办28场家政服务进社区活动,并向消费者发放电子优惠券,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专业的家政服务。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首次突破30%。探索“大城养老”、居家养老、家政进社区,北京是绝佳试验场。

2024年,结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北京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北京市促进家政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推动家政服务进社区”工作要求。今年,北京市政府更是将该项目纳入年度市级重要民生实事项目,计划推动家政企业与100个社区对接入驻,打通家政服务进社区的“最后一公里”。

阿姨守家门 事事有回应

“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地区,大屯街道依托区商务局资源平台,在众多家政企业间优中选优,最终引入‘阿姨来了’家政品牌。在街道24个社区中,也是优中选优,最终确定了富成花园社区作为试点,建立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站。”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街道办副主任李辉介绍道。

作为首批进入社区的家政企业,阿姨来了此次有备而来。“过去一年,我们一直在探索家政进社区的机会。”阿姨来了创始人兼董事长周袁红说,“为此,我们推出了一小时共享家政服务,每天为每个家庭提供一小时的特色照护、助餐助洁、陪诊助浴等个性化服务,满足空巢、独居及行动不便老人日常所需。”

家政阿姨工作、生活都在社区内,当社区的客户有需要时,阿姨们可以做到随叫随到。在李辉看来,这种“嵌入式”“融合式”的服务模式,消除了传统家政服务中“找不着、用不起、不放心”的痛点,让居民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获得可靠、优质、平价的家政服务。同时,这种创新模式也为家政服务员提供了更稳定的就业渠道和更规范的职业环境,形成了“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多赢局面。

“社区有一些全职妈妈想找一些灵活岗位,咱们企业有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

“我们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四五十岁的妇女,欢迎给我们推荐合适的人选。”

“咱们社区有一位孤寡老人,不愿意找住家阿姨,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您推荐给我,我来联系!”

在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与家政企业负责人还围绕低收入灵活就业女性等群体的需求、双职工家庭的育儿困境、孤寡老人照料、社区治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互动交流中,发现彼此的契合度越来越高。

“家政进社区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与服务创新,形成家庭、企业、社区三方共赢的生态。”商务部研究院服务贸易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俞华表示,“家庭获得了便捷、专业、低成本的家政服务,特殊群体的需求得到重点保障;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拓展了市场,提升了品牌与人才竞争力;社区则促进了地区就业,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强了应急能力与凝聚力。”

此外,俞华还建议针对家政企业进社区初期的高成本,如场地改造、设备采购等,提供财政贴息贷款或一次性补贴,如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家政网点给予装修费用补贴等,提高家政企业的参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