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建设报报道:本市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7年8月3日


首都建设报讯 以下问原文报道:

记者从市商务委获悉,7月19日,我市召开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工作交流推进电视电话会。市政府代市长陈吉宁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市长程红主持会议。

会前,陈吉宁代市长、程红副市长与部分参会代表一起调研了西城区广外小马厂和金融街等2个百姓生活服务中心,会议全面总结交流了《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推进情况,进一步提高认识,查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全力推动全市生活性服务品质迈上新台阶。在工作交流推进电视电话会上,市商务委主任闫立刚通报了两年来全市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东城、海淀、丰台区政府,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办事处、朝阳区左家庄街道办事处、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北京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行动计划》实施两年来,全市基本便民商业网点的规范化、连锁化水平以及社区覆盖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新建和规范提升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等基本便民商业网点3140个;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在城市社区覆盖率提升了7.1个百分点,达到86.8%,城六区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100%;网点连锁化率提升了10.7个百分点,达到32.5%,城六区提升了12.7个百分点,达到39.4%;涌现出一批生活性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和品牌企业,群众满意度达到97.5%。


今年计划建设提升1000个便民商业网点,上半年,全市已建设提升蔬菜零售等基本便民商业网点665个,完成全年任务量的66.5%,较时间进度快16.5个百分点。


规范化发展持续推进

加强政策引领。《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市商务委等相关部门积极出台政策,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工作。在贯彻实施以往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今年又先后出台了相应配套政策。市商务委制发了《关于申报2017年度第一批商务发展项目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支持内容和标准,促进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市商务委会同发改、规划国土、住建、工商、食药、财政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完善便民商业设施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便民商业设施配置标准和积极利用疏解腾退空间优先用于补充便民商业设施等举措;提出了按照“升级为导向、‘建关’相结合”的原则区别对待便民商业网点;对因撤除菜市场造成居民买菜不便的,应按照“撤一补一”原则确保服务面积和服务功能不变,并提前采取补充替代措施。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发布实施《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暂行规定》,安排资金用于新增、规范、提升本市商业便民服务设施建设。从今年起,北京将连续3年每年安排约2亿元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补助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引导、带动更多企业投资商业便民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营。


由北京牵头,京津冀三地商务部门共同编制发布了《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规划》,确定了以“一核双层、五通道、多中心”为特色的环首都鲜活农产品流通网络,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肉蛋菜奶实现新鲜直达,进一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做实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工作。


全面开展行业标准规范宣贯工作。市商务委等相关部门重点强化生活性服务业标准、规范的引领作用。去年,市商务委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完成了蔬菜零售、家政、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等11个行业(业态)的24个规范的制、修订工作,汇编成册并进行广泛宣贯,在全国率先初步建立了上述行业(业态)的标准、规范体系。今年全市以“贯彻实施”为重点,市商务委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和各区商务部门以组织召开宣贯会、邀请专家宣讲、拍摄制作视频短片并录制行业或业态的光盘分发给业内企业及热心消费者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加以宣传推广,将学规范、用规范落到实处,并将其作为促进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长期坚持组织开展,带动全行业(业态)规范化发展,树立行业标杆。


岗位技能培训规模扩大。为提升员工服务技能,规范员工服务行为,市商务委通过多种方式抓了岗位技能培训工作。《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全市共有8.5万多家次企业门店、72万人次参加商业服务业服务技能大赛活动;在家政、美容美发、洗染等生活性服务业行业共支持完成2.77万人次的岗位技能培训,带动行业培训16.1万人次以上。今年计划在家政、洗染、家电维修等生活性服务业行业支持培训3.4万人次以上的岗位技能培训。


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初步建立。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不断扩大追溯范围,完善追溯系统运行,截至2016年底,本市猪肉和蔬菜追溯节点达到930个和1114个(2017年底将分别达到1078个和1424个),组织开发了“北京E追溯”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消费者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追溯查询机、城市追溯平台网站”四种方式均可便捷地查询肉菜追溯信息,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


连锁化发展稳步提升

连锁经营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市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统筹连锁网点规划布局、引导连锁企业规模化发展等七项措施,进一步健全了促进生活性服务业连锁经营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了连锁经营发展的外部环境。市工商局对经商务部门确认的连锁企业试行“一区一照”登记,为连锁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登记注册服务,支持了连锁企业的发展;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创新了食品流通监管模式,为连锁便利店等流通业态搭载简餐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网点连锁化率不断提高。全市基本便民商业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2.5%,较2014年度末提升10.7个百分点;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六个城区基本便民服务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9.4%,较2014年度末提升12.7个百分点。


便利化发展取得实效

生活性服务业网点城市社区覆盖率不断扩大。全市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等基本便民商业服务网点在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86.8%,较2014年度末提升7.1个百分点,城六区实现社区全覆盖的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基本便民商业的便利性进一步增强,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开展“农餐对接”和“养老助餐”活动,加大中央厨房建设,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实惠、品种丰富的早餐服务。为了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积极支持连锁品牌餐饮企业直接与农产品基地开展“农餐”对接,统一食材采购,减少流通环节,压缩采购成本,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消费者提供价格更加实惠的早餐服务;积极支持连锁品牌餐饮企业加大主食加工配送中心(中央厨房)建设,开展食品统一加工和统一配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食品销售价格。考虑到老年人特殊的餐饮需求,积极鼓励和引导聚德华天、永和大王、和合谷等品牌连锁餐饮企业研发更多适合老年口味的营养餐,推出多款优惠套餐,为到店就餐的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配合市老龄办开展养老助餐工作,在东城、西城等8个区率先开展试点,采取“餐饮服务商(中央厨房)+社区配送”方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集中配餐服务。


市民早餐消费便利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便民早餐网点建设以固定早餐门店为主,以便利店搭载早餐服务为辅,实现“三个明确”(明确早餐网点建设标准;明确早餐网点最低经营年限;明确早餐网点经营规范),达到“四个统一”(统一经营时间、统一食品配送、统一服务规范、统一标识形象),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放心、便利的早餐服务。近两年来,全市新建和规范便民早餐网点578个。


蔬菜零售体系不断完善,六种模式保障市民“菜篮子”需求。规范化菜市场环境整洁、品种丰富、价格合理,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舒适的购物体验;社区连锁菜店和超市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经营、统一品牌、统一标识”,减少中间环节、价格降低15%左右;便利店、邮局等网点增加售菜功能;生鲜电商实现网上下单、送菜上门;蔬菜直通车进社区,弥补了固定网点的不足。两年来,新建规范化网点455个,改造提升317个。


蔬菜直通车进一步完善蔬菜零售体系。目前,北京新发发百舸湾农副产品物流能限公司等5家蔬菜零售企业的273辆直通车社区蔬菜直通车,主要进入600多个社区提供便民服务,蔬菜日均销售量达到405吨。直通车进入社区的频率每周不低于2次,每次半天,采用统一采购、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经营类别以蔬菜为主,品种不低于15种,价格不高于超市同类产品正常价格,大大便利了蔬菜零售网点空白或不足的社区的居民生活。


城市物流末端配送网点持续增加。整合利用现有邮政设施、商业设施、便民服务设施资源,大力发展全程配送、搭载服务和“互联网+收发室”等末端配送模式。两年来,新建和规范末端配送网点500余个,智能快件箱350组。同时,依托智能位移载体与技术,京东等企业尝试布局无人末端配送领域,将有助于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方便百姓生活。


品牌化发展取得新成效

市商务委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品牌连锁企业资源库》。第一批确定了173家企业,涉及蔬菜零售、家政等14个行业(业态),占全市生活性服务业网点总数的10%左右,目前正在进行2017年度《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品牌连锁企业资源库》的动态调整工作。连续开展了“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品牌展示、发布、推介系列活动”,走进20余个社区举办“知名品牌进社区”等活动,覆盖居民约40万人;举办的2016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大赛、2016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及旅游装备博览会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品牌知名度。组织品牌商业走进城市副中心活动,为全市知名商业品牌入驻城市副中心搭建了良好的互动平台。


推动老字号品牌建设,提升品质消费,促进生活性服务品质提升。市商务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老字号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和技艺,鼓励企业利用连锁等现代流通方式扩大经营规模,鼓励老字号提高工艺水平,做品质提升和特色经营的典范。通过举办老字号品牌国际保护论坛、老字号餐饮传承发展论坛等主题活动,搭建老字号行业交流平台;通过开展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老字号推广活动,打造网上集聚区,提高老字号在新消费群体中的影响力,推动老字号创新转型;截至目前,共有36个老字号企业开设博物馆、非遗展厅和展览馆,44家老字号门店成为首都离境退税商店,52家老字号获评北京市优质服务商店,300余个老字号门店利用美团、大众点评、百度外卖等平台提供多项服务,北京老字号正在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行动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市环保局还出台政策支持全聚德等老字号企业开展餐饮油烟净化设备技术改造工作。


特色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新模式不断涌现。涌现出了一批“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新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成240余家社区商业“E中心”,“E中心”依托实体店面,应用“互联网+”覆盖居民日常购物和服务消费全流程、融合“现场体验、在线下单、便捷支付、末端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突出“便利、品质、融合、高效”理念。主要包括定位于“大而全”的社区商业综合体和“小而精”的便民“e站”两种模式。通过打造社区商业“E中心”,带动“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满足居民多样化、专业化和精准化服务需求。


社区购物领域。实体零售企业与电商企业优势互补,提升了居民消费便利性。京客隆、超市发、物美等依托社区连锁门店,通过移动应用,实现日用快消品在线下单、就近自提或限时到家。京东发挥物流体系和数据资源优势,与全市2100家便利店合作,为消费者提供超市到家、医药到家等2小时送达服务。


餐饮领域。传统企业对接线上服务平台,居民足不出户尝遍周边美食。以老字号为例,庆丰、峨眉酒家等29家企业,通过美团点评、百度外卖等生活服务平台提供在线订餐、外卖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家政服务领域。供需信息高效匹配,满足居民即时需求。“阿姨来了”开设30家社区网点,通过家政经纪人服务模式,统一调配线上线下家政供需资源,实现雇主和阿姨无障碍快速对接。


培育特色商业街,打造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按照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优化升级特色商业街区,东城区改造提升了南锣鼓巷文化特色街、东直门内餐饮特色街,西城区培育打造了杨梅竹文创特色街。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市级特色商业街为代表,市、区两级特色商业街有序发展,古都风情街、专业商品街、现代时尚街、休闲消费街等四类特色商业街协同发展的格局。目前正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大栅栏延寿街等15个街区推进以“便民、利民、为民”为目标的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的创建工作。


智慧养老领域。企业基于技术创新开发新型服务,方便居家养老。普天整合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服务商等渠道资源,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及线上居家养老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应急呼叫、健康管理、就医出诊服务。


物业维修领域。移动应用整合多种服务资源,提供定制化服务。“易家修”、“老房管快修”为居民提供水电暖及门窗维修、家电清洗等服务,用户通过手机APP呼叫服务,系统自动分配认证师傅接单,10分钟内即可确认并预约上门。


循环经济领域。“互联网+”实现上门回收,美化了生活环境,推广了环保理念。绿猫网建立了近100个“社区回收屋”,派驻收购人员可进行定点回收,还可利用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等功能,提供预约上门回收。


本次工作交流推进电视电话会上,陈吉宁代市长指出,《行动计划》实施两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凝心聚力、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强化统筹、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强调:做好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工作,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履行“四个服务”职责、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应有之义。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理清思路、精益求精,着力打造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特色和品牌;要强化统筹,加大引导支持力度,形成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的整体合力。

//////////

我们只做一件事,为你找到好阿姨


如果您想通过线下面试

快速找到好阿姨

就赶快报名参加最新一期雇主见面会吧!


月嫂、育儿嫂、家务员、包月小时工、老年护理

点击以下图片预约雇主见面会,轻松找阿姨